您现在的位置: 井研新闻网 >> >> 更多>> 惠民行动>>正文内容

小果子撑起致富梦

作者:未知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27日    点击数:

乐山市井研县集益镇界牌村地处井研县乃至乐山市的东北门户,由原幸福村、原界牌村合并而成,幅员面积7.98平方公里,辖18个村民小组、1166户、3566人,耕地面积4260亩。近年来,界牌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整合全村资源,大力发展晚熟杂交柑橘产业,成功创建四川省三星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年柑橘综合产值达1.2亿元,带动村民实现人均收入超过2.5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脱贫致富奔康示范村。

就是这样一个脱贫奔康标杆村,谁曾想在几年前却是四川省乐山市的市列贫困村:群众出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电灯晚上亮起“打闪闪”,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土地荒废草比人高,留守的“386199”部队收入主要靠“田园经济”和“庭院经济”,仅能解决温饱,根本谈不上支撑村民增收致富。提起当初的界牌村,受访村民代表深有感触道:“没有一个好的产业带动,奋战脱贫攻坚就是空喊口号,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如今的界牌村发展形势喜人,地里的柑橘树硕果累累,村里家家户户生活蒸蒸日上,正是靠着村“两委”班子坚定信心、团结一心带领村民们敢闯敢拼,在产业培育的道路上聚焦一个又一个问题,聚力攻坚一场又一场硬仗,一步一个脚印,用“一片片柑橘树”撑起了整个界牌村的致富奔康梦。

一、聚力“水电路气”,让“柑橘树”根基厚植

基础不改善,不仅村里的人走不出去、富不起来,外面的资金、技术、项目也进不来。界牌村“两委”从农村发展的客观规律中,敏锐地寻找到了基础设施建设对于脱贫奔康的重要意义。村组干部首先发动全体村民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对原有的45公里土路进行路基平整,为道路硬化打下基础,带头筹集道路建设资金100余万元,积极争取千亿斤粮食、“一事一议”、扶贫路等项目资金220万元,成功建成全县第一条农村彩色沥青路,实现村组道路硬化率100%。同时村“两委”主动对接县镇规划,加快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新(改)建水渠18公里,实现天然气管道建设全覆盖。着力改善农村通讯网络,争取电信、移动等运营商支持,补充优化基站布局,提升网络信号覆盖面和接收质量。一系列攻坚举措的相继实施,推动了界牌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提升,实现田成块、路成网、路相通、电到地,不仅村民纷纷感叹:“一辈子都没有想到农村能有这样子的变化”,就连外来的考察客商都赞叹:“这么好的基础条件,具有极大的投资优势”。这也为后期界牌村引进业主,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聚力“产业招商”,让“柑橘树”硕果累累

筑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2016年,界牌村根据乐山市发布的《土壤地图》,邀约市县农业专家对村里的土地进行检测,检测的结果让大伙喜出望外,这片一直以传统作物为主的土地,恰好是种植果蔬的绝佳土壤。根据这一科学论断,界牌村“两委”将目光瞄准了在建的井研县百里产业环线,瞄准了退休厅官——范敬超发展的优质杂交柑橘,主动对接繁盛杂交柑橘合作社,探索“大园区+小农场”发展模式,统一土地整理、基础配套、苗木种植、融资担保、技术服务以及品牌销售等,配套农业智能化多功能系统、滴管系统、监测系统等,大力开展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进县内外规模业主10个,新发展规模化标准化优质杂交柑橘园区4700亩。同时,大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组织编制村庄规划,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不仅有效保护了耕地红线,更为农业产业化留足了土地空间。近年来,界牌村充分享受到了农村改革带来的红利:一方面,新增的建设用地指标充分保障了柑橘研究院、良繁基地、商品化处理中心等产业链项目落地,有效增加了柑橘产业附加值,提升了农业综合产值;另一方面,激活了农村土地资产,为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10万余元,村民也在其中获得了租金、股金以及劳务收入,村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速常年高出全县20个百分点以上。今年63岁的贫困户曾基生,主动将家里的2亩土地流转出来参与园区建设,另外的2亩地自己留下来种植杂交柑橘,平时又在附近的柑橘园区和良繁基地务工,年收入超1.5万元,这是他以前连想都想不到的“高薪”生活。

三、聚力“人居环境”,让“柑橘树”叶绿枝靓

果园变公园,是建设一流产业园区的大势所趋。2018年,界牌村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争取150万元财政奖补资金,引导群众自筹资金改造破旧房屋。2019年,界牌村又被县上纳入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和沱江流域农村污水治理试点,全面推进“厕污共治”,集中整治农村污水、垃圾和厕所,实现农村无害化厕所、污水收集处理、垃圾分类回收全覆盖,建成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示范点——幸福麻柳沟。同时界牌村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和地方特色,融入井研特有的农民画元素,将以“农村二十四节气”和“千秋藏一果”为主题的农耕文化,画在了农户的房前屋后,美化农家小院外貌的同时,还渲染出丰收的喜悦。界牌村还利用集体建设用地结余指标,整合农业项目,融入柑橘文创元素,在村内的制高点庙子山上修建了观景台,在村民聚居点修建了1000多平米的柑橘文化广场,让生活在村里的群众不仅能够享受到农村生活的美好与惬意,也能享受到城镇居民的休闲与文明。近年来,界牌村通过财政资金撬动农户自筹资金共计千万元,在极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也整体提升了产业园区的美誉度。如今的千亩柑橘产业园,自然而然地成为一个天然的绿色公园,自觉守护绿色家园,真正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已成村民共识。

四、聚力“基层治理”,让“柑橘树”促善和美

柑橘产业的发展、产业园区的建设,不仅富了村民、美了村庄,更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些年来,界牌村“两委”坚持深化“德治+法治+自治”,以基层善治引领乡村和谐,树文明新风,既让村民富口袋、更让村民富脑袋。村两委牵头修订简化《界牌村村规民约》,号召党员干部带头宣传执行,全面推进移风易俗,引导全体村民不比金钱比干劲、不比奢侈比节约、不比利益比奉献,实现高水平村民自治。每月党员活动日,88名党员都会就村规民约的宣传带头总结,并就抓好执行向村“两委”提出好的意见建议。在界牌村13组,38户村民还协商将自家的废弃猪圈无偿提供给村集体,新建了“心连心”便民服务点、村民文化亭和红色说事堂。“以前文化亭所在的地方都是破烂荒废的猪圈,不但卫生情况糟糕,影响村容村貌,我们看着也糟心”。正侃侃而谈的74岁老人叫谈德华是附近的村民,“如今猪圈改建好后,这里不仅能够方便村民就近办事,还能让大家坐在一起商量村里的大事小事,感受界牌村的历史变迁与传说,成为了界牌村邻里和谐的见证。”谈德华老人还是界牌村舞蹈队的队长,晚上就在文化亭里带领村里的广场舞爱好者们进行舞蹈排练,亭里装有一台74寸的液晶电视,还可以进行公益电影放映,闲暇时谈德华会和其他村民们一道,来文化亭享受一顿“文化饕餮”,让农村的夜不再单调。同时,界牌村还定期开展“十个一”家庭评选,评选出的优秀农户不仅会得到公开表扬,还能得到物质奖励,文明之风也在评选过程中悄然传播,无形之中影响着村民持续奋进奔康、向上向善,形成了浓厚的比学赶超氛围。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井研新闻网手机版
Copyright 2013 by www.leshan.cn. all rights reserved